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主题 > 免疫规划 > 预防接种知识问答

预防接种知识问答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时间:2023-04-25

1.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

科学研究表明,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抗体。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过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2.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了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100%,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通常要轻很多

3.为什么接种完疫苗后要留观半小时?

接种疫苗后,可能有极少数人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晕厥等情况。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过敏反应多在接种后数分钟到半小时内发生。因此,如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可以在现场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晕厥也大多出现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如接种后立即离开留观现场,可能会因晕厥给受种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指定区域留观半小时。

4.接种疫苗有风险吗?

由于疫苗是将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经过灭活或减毒等方法制备而成,由于疫苗所含的成分和个体的差异,在接种疫苗后有可能会出现接种反应。但发生反应的几率较低,以一般反应为主,严重的异常反应非常罕见。

5.既然接种疫苗是有风险的,那么为什么国家还要下那么大的力气推进预防接种工作?  

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远小于不开展预防接种而造成的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实施免疫前,我国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非常高。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接种疫苗,减少大量儿童因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避免成千上万名儿童的死亡。  

6.如果孩子因处于发热期/过敏期,错过了疫苗接种,如何补种

答:如果您的孩子由于发热或过敏等原因错过了接种疫苗的时间,应当在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尽快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或指定地点补种。家长可电话咨询接种点询问补种安排。 

7.流动儿童如何接种疫苗?  

我国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即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如果有6周岁的孩子迁入其他省份,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门诊接种疫苗。如之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可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8.预防接种证有何用途?

预防接种证记录了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包括接种疫苗的品种、规格、批号、接种时间、接种部位、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等。儿童上幼儿园、上学和今后出国也需要查验预防接种证。

9.为什么儿童入托、入学要查验接种证?

通过预防接种证查验,核实入托、入学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及时补种疫苗,是提高适龄儿童接种率、预防托育机构、幼儿园和学校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要求,儿童在入托、入学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常见问答